融信财经网
融信财经

做价值资讯构建者

快讯:
美国将40家涉助俄军实体列入贸易限制清单 包括11家中国实体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31日04时15分在美国俄勒冈州沿岸远海(北纬43.65度,西经127.75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据路透,知情人士称,随着北京继续就关税替代方案进行谈判,近期商务部召开会议,要求包括比亚迪、上汽集团在内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和汽车零部件企业,暂停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的欧洲国家进行重资产投资计划。 据澎湃,受第21号台风“康妮”影响,为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和旅客出行安全,铁路部门计划对10月31日至11月1日途经杭深高铁、沪昆高铁、杭昌高铁、合福高铁等线路部分旅客列车,采取临时停运措施。 据深圳特区报,10月30日,深圳“9·29”楼市新政出台已满一个月。从乐有家研究中心、深圳市房地产业协会获悉,一个月来,全市新房市场量突破1万套;二手房网签量环比增长88%,看房量增长近5成,议价空间缩小,成交价止跌回稳。 据北京商报,10月30日走访发现,当前北京新房项目销售策略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少楼盘明确提出即将在月底收回既有优惠,更有开发商为了冲刺全年回款任务,开始缩短筹资周期。这样的底气来自新房市场成交的走高:10月截至27日,北京新建商品住宅的总成交量已达到4042套,环比上涨43.5%,已经超过9月全月水平。
首页 > 上市公司 > 正文

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持续提升超材料产业化能力

来源:中国证券报  日期:2022-05-21   阅读:121829

  近年来,国内超材料相关产品逐渐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生产,广泛应用于航空、海洋等尖端装备领域。作为超材料行业龙头,光启技术走出了一条自主研发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司超材料产能进入稳定爬坡阶段。随着前期大额订单逐渐落地,公司业绩增长将得到有力支撑。

gq

 积极应对疫情影响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在光启技术709生产基地调研了解到,该基地于2021年正式投产,目前处在产能爬坡期。

  “产线实行白晚班运转,工人两班倒。”刘若鹏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超材料技术逐渐走出实验室,实现大规模应用,公司订单开始放量,提升产能成为当前的重要工作。

  刘若鹏介绍,今年一季度,多地散发疫情,工业制造领域相关企业供应链受到影响,导致生产和交付放缓。公司在供应链、人力、物流等环节出现短缺现象,导致生产组织安排不畅。面对突发情况,公司迅速作出反应,紧急抽调人员和物资全力保证生产基地正常运转。

  刘若鹏称,从研发到量产超材料,公司用了十余年时间,不断探索完善,最终构建起完整的工业超材料全链条体系。如今,超材料已成功实现大规模生产制造,为保证订单按时交付,近期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在基地一线,第一时间掌握产能进度情况。

  记者了解到,为了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生产防疫的闭环管理,该生产基地在附近为员工统一安排了宿舍,上下班由大巴专车接送,并定时进行核酸检测。经过当地食药监、防疫部门认证的餐饮机构为公司提供餐饮,保证员工的正常生活。

  产业化迎突破

  近年来,刘若鹏见证了国内超材料产业从无到有,逐渐产业化的过程。“超材料第一股”光启技术业绩表现持续向好。

  今年一季度,光启技术营收和净利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公司实现营收1.22亿元,同比增长18.95%;净利润为4271万元,同比增长56.91%;扣非净利润为3744万元,同比增长70.75%。

  公司超材料产业化迎来重大突破,与客户签订了近20亿元的某大型复杂超材料结构件产品,为公司最大的单笔销售合同。

  对此,刘若鹏表示,该重大销售合同的签订,意味着重要客户对公司提供的产品与服务高度认可,体现了公司已具备持续性、规模化制备新一代超材料航空结构产品的能力,可以充分满足客户对航空装备规模化批产的需求。

  刘若鹏表示,经过一系列的生产和数据积累,一季度完成了第三代超材料量产的稳定性工作。公司第三代超材料技术按照计划如期进入量产阶段。此外,公司今年将有十余项研制转批产订单均采用第三代超材料技术。

  坚持自主研发

  作为一项前沿的“黑科技”,过去很长时间超材料相关研究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2010年,刘若鹏回国创建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通过自主研发创新,逐渐搭建了超材料设计、制造、检测的全产业链体系。

  刘若鹏介绍,公司自成立以来就注重全球范围的专利布局。2021年,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合计申报专利64项(其中发明专利32项),获得授权90项,在研1项超材料领域标准,累计持有3项国家标准。公司及关联主体在超材料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均排名第一,建立了专利壁垒优势。

  近年来,光启技术大力投入超材料的研发、生产、测试等能力建设,完成了深圳银星基地和超算中心的扩产工作;建立了全国规模最大的超材料制造中心709基地(一期),该基地集生产、检测、测试、仓储为一体,构建了超材料的设计、计算、制造、检测全链条系统,并能完成复杂曲面形状的航空结构件设计,目前年产能40000公斤超材料。

  刘若鹏透露,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709基地一期产能将不能满足中长期交付需求,公司将于今年启动709基地二期建设施工。


相关阅读

融信财经声明

本站内容含有独家调查及具有价值资讯的转载,转载内容已注明来源,稿件版权归原创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对融信财经网的独家内容进行转载及建立镜像。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融信财经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9 www.fif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